深圳到武汉机票,深圳到武汉机票价格表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深圳到武汉机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深圳到武汉机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晚清民国,北上广和武汉是一线城市,为什么武汉被深圳取代了?
武汉是八十年代开始走下坡,当时上交财政仅次于上海,90年代国家开发上海,上交财政武汉就是最多的,从八十年代开始武汉支援建设深圳,也就是说武汉一直是给国家多,而自身留得少,80年代靠着底子厚还能硬撑,从90年代开始就慢慢落后了。
您好!我是不请自来的鸡汤。
看一个城市的发展,短期看领导,长期看国家总体方向。
武汉的地理位置我就不赘述了,稍有常识的朋友都熟悉。
因为这个因素,决定了他在近代举足轻重的地位,而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,不可能保住一线城市的地位。同样,在未来若干年,武汉的未来可期。
在古代社会,中国是一个内向型经济体。所有的经济***是在国内流动的,而河运,是古代最有效率的运输方式。因此,汉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,成为“四聚之首”。“九省通衢”的作用,在内向型经济中获得了充分发挥。
河运是古代运输效率最高的方式,汉口因其地位,成为“天下四聚”之首
而这个作用,到了晚晴民国时期,尤其在抗战之前的“黄金十年”达到了一个巅峰期。
首先,近代开启以来,中国依然是一个内向型经济体,但是西方势力进入了中国,在1860年代以后,西方势力希望在中国打开市场,获取***。要获取市场和***,当然不是去穷乡僻壤获取,自然会看上汉口这个“四聚之首”。
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,武汉三镇经常“城头变换大王旗”,可是,在西方势力进入武汉以后,基本就没有再易手过了。原因,除了天平天国势力的衰落,也因为西方势力的干预。在1862年,太平天国陈玉成为了解救安庆,曾试图“围魏救赵”进军武汉。但因为西方势力的干预,最终撤兵而回。在整个太平天国战争时期,西方出来干预保护的城市,只有两个,除了武汉,就是上海。足见西方眼中,汉口的重要性。
因此,在晚晴民国时期,武汉不仅拥有其在内向型经济中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,可以最高效率地应用来自国内各地的经济***,也因为大量西方人的涌入,获得了国际化的视野。这样的历史关口,在获得了张之洞这样的好领导来支持,自然地位一时无二。
当然,正因为的历史机缘,使得武汉成了推翻清朝的“首义之城”。
可以说,没有武昌起义,武昌***军的起义,单靠孙中山同盟会那几条枪,再等个几十年,也未必搞得定清朝。
扯远了。接下来谈一下“东方芝加哥”。
大家都知道,中国这样的大国,没有重工业基础,谈其他的什么都是扯淡。而在晚晴民国时期,中国是没有能力保卫自己海岸线的。因此,不管是满清,还是民国***,都会把重工业优先发展在“纵深区域”。(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在所必打,当时也就是因为当时东北重工业发达,直接毗邻“美帝势力”非常危险。)当然,出于效率的考虑,你也不能像后来“三线建设”一样,在交通很不便利的区域发展,因此,在民国,甚至到了建国以后,要发展重工业,都会把武汉放在一个优先的区域。这就使得武汉的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。
民国时期,武汉一跃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
可是,在改革开放以后,武汉的地位也自然就下降了。改革开放之初,中国最强驱动的增长因素是什么?开放。而在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,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“来料加工”。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相对优势,是廉价劳动力。这种情况下,“九省通衢”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就大大削弱了。因为工厂设在沿海,材料、工艺、图纸从海外来,造好了海运运出去。内地除了贡献劳动力去广东打工,其他的没内地什么事。
80年代的深圳。“来料加工”的方式中,中国主要贡献的是廉价劳动力,“九省通衢”的地位大大降低。
同样重要的是,在改革开放后,由于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,国家在武汉上游的重庆设立了直辖市。这从全国的格局来说,是高瞻远瞩的,使得改革开放的部分红利深入到了西部。可是,对于武汉来说嘛········
因此,我认为,即使没有深圳,武汉在这个阶段地位下降也是历史的必然。
很多人,把武汉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***作为一项巨大的人才优势,可是,高校提供的只是人才的原材料。这些原材料要去500强企业加工,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人才、技术人才。而这个加工完成后,这些人才的人脉、***沉淀都在沿海,他又有什么理由回到武汉来发展呢?
在08年以后,由于外贸发展遇到瓶颈,中国的经济驱动力中消费和投资的比重提高。武汉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复苏,但是总体来说武汉依然没有优势。消费,武汉周边的消费力怎么和长三角、珠三角比呢?投资,呵呵,政策型的投资倾向于带动落后地区发展,武汉算不上。盈利型投资倾向于发达地区,武汉也算不上。
今天,武汉地位的重新提升,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。
这是因为:
1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必然:创新,分3个层次,基础科学创新、应用科学创新、体验创新。过去,由于中国科技企业的落后,创新主要集中在体验领域,今天,由于中国的进步,越来越倾向于应用领域甚至基础科学领域。而武汉的高校在学术层面是非常扎实的(格力的董明珠,在已经成名之后,也是因为想真学东西,才去武汉的中南财经读了MBA,说明了武汉高校学术的扎实),这就使得武大、华科这些学术能力扎实的研究生,甚至本科生,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不必去沿海,在校期间就深度参与创新性经济中。
而通过在校期间的彼此合作,建立了***体系,可以让人才留在武汉。
2、制造业升级的历史契机:做重工业的专家都知道,武汉本地的重工人才的积累,并不比今天火得一塌糊涂的那几个重工业企业差,只是缺乏好的经营和管理。而在今天,随着工业4.0的发展,武汉的重工能力这块被掩盖的金子,将越来越容易地发掘出来。毕竟,你智能什么的可以想怎么快就怎么块,但是你工业上的工艺,那没一点沉淀,你就慢慢等吧。而武汉的重工业,有的就是这种沉淀。
只要有本事,金子会发光。工业4.0中,武汉在工艺积累上的优势会发光
我很烦所谓的“湖北集一省之力发展武汉”这种说法,因为根本不是这回事。
因为武汉实际上比较起他过去的地位,它是大大下降了的。武汉不是说今天才崛起的,武汉当年的地位比今天不知道高多少。
张之洞当年建设武汉,发展武汉钢铁工业的时候,武汉是中国少有的能够自造枪炮的地方,汉阳造的***从张之洞时代,用到了当年推翻满清,又经历了军阀混战,打了抗日战争,***,甚至一直到抗美援朝都还在用。
想想当年武汉在全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,当年有所谓的“宁汉合流”一说,什么叫宁汉合流?南京国民***同武汉国民***合并,当年是一部分人把武汉当首都的,今天武汉是什么?连个直辖市都不是,就是一个省会城市,或者可以说稍微特殊一点的省会城市,它是全国中心城市,副省级城市,但是归根结底,它还是就是一个省会而已。
武汉的地位比起民国,差了十万八千里,怎么叫“湖北集一省之力发展武汉”?
再说深圳。
深圳是因为建立深圳特区,深圳才发展起来的,这个城市是没有历史的,深圳之所以后来居上,得益于当年的改革开放给予深圳的特殊地位,是汇集全中国最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深圳,才有了深圳的今天。
而恰恰对比的是,在深圳高速发展的时候,武汉如何呢?去看一下2013年凤凰网的报道
看到没有?
八十年代,武汉对中央财政贡献全国第二啊!83%的税收都上交给中央!83%!
连下调0.5个百分点都没有获批,八九十年代是深圳飞速发展的时候,谁在给这些城市源源不断的输送动力?是谁?好好想想。
钱都散出去,现在回头说武汉吸血?我的天!
自己去问问深圳交多少。
现在回头问“为什么武汉被深圳取代了?”
你交83%你试试?你不穷?
说实在的,武汉还真有资格成为一线城市,不论是城市规模,文化底蕴,还有基础工业都算是一流,武汉好像是中年大叔。深圳是开放城市,如同风华正茂的青年,开发潜力巨大,有很大的发展优势。但深圳每年过年就如同一个空城,这就暴露了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不足以跟武汉比。什么一线二线虚位之争,大叔见的世面多,不跟小青年争而已。近些年来武汉这个大叔已焕发第二春,城市不断扩展,大量收割周边县市,引进科技工业,利用自身人才和教育优势,发展大城市圈能量惊人。而深圳这个小青年这些年来专注于不断地高价炒房产生泡沫,兴起限行限购,连周边的惠州或大亚湾都没有能力收纳,更谈不上实质性的城市惠民作为,虽然非深户小孩九年义务读书免费,这些惠民政策有体现,也是为了留住务工人员能呆在工厂之需。也许按房价论深圳为一线城市名不虚传。论实力还是大武汉威武!
武汉和深圳当年一起划“特区一样的政策”那你现在看看,绝不输给深圳。全国的资金、融入一个深圳不富才怪。当年的大庆、酒泉、湖南的怀化,都是荒山、野岭、戈壁滩,现在都是大城市,“深圳"起码还是个"渔村吧",他是改革几十年唯一的"亮灯“天天在玄
武汉到深圳高铁的时速是多少?
武汉铁路局介绍,4月1日起,武广、广深高铁开行102对300公里时速和6对250公里时速动车组。根据公布的列车运行图,武汉至深圳最快的高铁动车组是G1001次、G1003次、G1005次,中途仅停靠长沙南、广州南,全程为4小时13分至4小时17分。武汉至深圳最早车次为G1011次,早7:26发车,12:16到达深圳北;最晚车次为G1023次,17:25发车,22:20到达深圳北;深圳北至武汉最早车次为G1012次,7:00发车,11:40到达武汉;最晚车次为G***次,18:01发车,22:48到达武汉。
(责任编辑:黄兴)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深圳到武汉机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深圳到武汉机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qoyqls.cn/post/756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