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,四川旅游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四川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四川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四川省的四川又从何而来?四川现在只有三川,为何还叫四川省?
四川这个名字,最初来源于北宋的川峡四路合称。现在的四川省管辖范围只有原始四川定义的2.5路,但不可能吃饱了撑着去改名二点五川。
四川的最初得名,是北宋川峡四路的合称。川峡四路分别是益州路、梓州路、利州路和夔州路,合称为“川峡四路”或“四川路”。
益州路首府益州,即成都,管辖区域包括益州、眉州、蜀州、彭州、绵州、汉州、嘉州、邛州、简州、黎州、雅州、茂州、维州、陵州和永康军。益州路大致就是今天的成都市和周边地区的雅安市、德阳市和绵阳市的安州区、北川县、江油市等地。
梓州路首府梓州,即今天的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。梓州路管辖区域包括四川省绵阳市的三台县、盐亭县;遂宁市;内江市;自贡市;宜宾市;南充市;广安市;泸州市;达州市的渠县、大竹县;重庆市合川区、潼南区、铜梁区、大足区、荣昌区、永川区和贵州省的六盘水市、毕节市以及云南省昭通市等区域。
利州路首府兴元府,即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,利州路管辖区域包括兴元府、剑州、利州、阆州、洋州、巴州、蓬州、文州、龙州、兴州、集州、壁州、三泉县,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绵阳市梓潼县、平武县,巴中市、广元市和陕西的汉中市等区域。
夔州路首府夔州,即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。夔州路主要管辖区域是今天的重庆市大部分地区,也包括湖北和贵州的少部分地区。
总的来说,四川名字的起源川峡四路中,夔州路与今天的四川完全没关系,益州路全部在今天的四川境内,梓州路大部分在今天的四川境内。利州路的首府在今天的陕西,但管辖区域有一半多在四川境内。川峡四路,今天的四川可以算占有2.5路,和原始定义的四川已经区别很大。但今天的四川不可能***的改名为二点五川,只会按传统继续叫四川。
不知你所说的三川是哪三样东西。
而且,四川省称呼的来源,是北宋初期四个 行政监察区“路”的合称,与什么三川扯不上。
我们来看看“四川”这个地名称呼的由来和演化过程。
四川之地,起初称为蜀地。
夏商时期,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沿岷江而下,迁徙至成都平原,到商周时期建立了蜀国。从而有了古称“蜀”。
后来,在今四川之地有蜀国、巴国等小国家。
战国时期,秦国兼并蜀国、巴国,推行郡县制,在今川西设立蜀郡(治所在成都)、川东设立巴郡(治所在江州,即今重庆)。
西汉时,在今四川之地增设了广汉郡。
汉武帝时在全国设立了13个刺史部,今四川地区属于益州刺史部。
三国时期,刘备建国“汉”,史称蜀汉。
三国末年,魏灭蜀汉,分割益州,增设梁州。
两晋和南北朝时期,就一直沿用梁州、益州的建制。
在这期间,今四川之地先后建立了多个***,更迭频繁,但是“蜀”或“巴蜀”的称呼一直存在。
唐朝建立后,废除州、郡制,将全国分为十道,每道各辖若干州。
在隋唐时期,“道”属于监察区名称,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。“安史之乱”后,地方割据兴起,“道”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。
在此期间,改益州为剑南道,治所位于成都府。因为此地位于剑门关以南,故名剑南道。
而且,今四川之地的一部分例如剑阁以东地区,属于山南东道、山南西道管辖。
宋朝建立后,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(府/军/监)、县的二级制。同时,设置直辖于中央的监察区“路”,地位高于州(府/军/监)。
宋太宗至道三年(9***年),将天下分为15 “路”。后来增加到18路、23路。
起初,今四川之地主要分属西川路和峡西路。
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,把西川路拆分为益州路、梓州路,把峡西路拆分为利州路、夔州路。
于是,益州路、梓州路、利州路和夔州路这四个 “路”,合称为“川峡四路”或“四川路”。
在此期间,这里还设置了四川制置使的机构官职。
因而,就有了简称“四川”之说。
例如南宋邓深《柔远楼》诗中有:“四川形胜当前险,三峡波涛据上游。”
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《送丘宗卿帅蜀三首其一》诗中有:“四川全国牙旗底,万里长江羽扇中。”
元朝建立后,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,合并了川峡四路,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,简称“四川行省”。
当时“四川行省”的衙门驻成都路,辖境包括今四川中东部、重庆大部、甘肃南部、陕西南部等。
这是“四川”建省的开端。
清朝建立后,在天下设置18个行省,其中就包括四川省。
新中国初期的1950年1月,撤销四川省,划分为川西行署区、川东行署区、川北行署区、川南行署区和西康省。
1952年9月,撤销川东、川西、川南、川北行署区,恢复四川省建制,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***。
19***年,原四川省的重庆市、涪陵市、万县市、黔江地区,组建重庆直辖市。
至此,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区域。
有一说,“四川”之名来自当地的四条河流。
例如晚清民国时期的通识课本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中,对四川的解释就***用了这个说法:
“称四川省者,以境内有岷江、沱江、嘉陵江、大渡河四大川,因以为名也。”
这一说法虽有一定道理,但并不是正统说法。
“川”本义是河流、水道,这倒没错。
例如甲骨文中,“川”的字形像两岸之间有水流过。字中两边的两条曲线,像河流的两岸;河中的几个小点,指奔流的河水。
但是,四川省内河流众多,以长江水系为主,并不仅仅有岷江、沱江、嘉陵江、大渡河四大河流。
还有黄河、***江、雅砻江、沱江、涪江、嘉陵江、赤水河等。
而且,四川籍的诗人、学者流沙河先生,曾经专门否定了四川得名于四条河流的说法:
“省名四川,非谓此省有四条川。长江三峡,古称川峡。元代分为川峡东路、川峡西路、川峡南路、川峡北路,共四个行政区,合称川峡四路,简称四川,而建行省。”
所以,综上所述,正统的说法应该是:北宋咸平四年合称的“川峡四路”或“四川路”,是“四川”之名的来源。
元朝设立“四川行省”,成为“四川”建省的开端。
新中国成立后,正式确立了四川省。
四川省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一个省份,其位于我国西南地区,那么这样一个地方为什么叫做四川呢?究竟四川指的是哪四个“川”呢?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!
一、四川最早称巴蜀
古时被称为巴蜀之地。更应其首府成都周边的平原地区沃野千里,粮食产量极为丰富,故而又得名天府之国!这其中的巴、蜀两个字实际上指的是先秦时期的两个游离于中原之外的国家,巴国和蜀国!
其中巴国在四川南部,围绕江州(也就是今天的重庆)建立的国都,蜀国在四川北部,围绕成都建立的国都。这两个国家最终都被秦国所灭,但是旧时的称呼却被保留了下来。于是就将“巴”与“蜀”合在一起称巴蜀。
这一称谓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,历经汉、三国、两晋……一直到唐朝,期间在行政上四川也被称为益州。
二、四川先叫的“两川”,后叫“三川”
到了唐代,全国分为“十道”,所以四川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。当时的四川被称为剑南剑南道,也就是取“剑门关以南”为意,后来又将之一分为二,称为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,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。这个时候,四川也就被称作“两川”了,一个东川一个西川,二者交相呼应。
接下来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,他对四川的行政区划又进行了更改,把陕西汉中、四川东部、重庆西部划出去单设一道,称之为山南西道。这样一来四川就被划分为三个道,故而又被称之为“三川”。
三、宋代之后四川始得其名
到了宋朝,四川才开始真的叫“四川”。这也和宋朝的行政区划有关系!
宋朝将整个天下分为15路,其中四川被分为西川路和峡西路两个部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,朝廷又分别对西川路和峡西路进行拆分。其中将西川路拆分为益州路、梓州路,把峡西路拆分为利州路、夔州路。
这样一来四川便有“四路”了,在当时被称为“川陕四路”或者“四川路”。从这一时期开始,“四川”这个词汇开始被广泛接受,于是频繁的出现在宋朝当时的文献或者诗歌当中。
然后到了元朝,全国设置行省,川陕四路于是直接就被定名为“四川行省”,于是接下来四川省这个概念便逐渐的延续了下来。
四、现在的四川省实际上只有“二点五川”
由于重庆市在***年被定为直辖市,所以现在四川省的管辖区不能将重庆算在内,那么其实际的行政区域便要将原先川陕四路中的夔州路去掉。另外,陕西省的汉中原先属于利州路,现在也不归四川省所管辖。
这样一来现在四川省确实有些名不副实,但是估计谁也不会赞成将“四川”这个底蕴深厚的名字去掉,而改成什么“二点五川”之类的名字。
最后还要纠正一个错误说法:
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,就是四川的得名是因为四条江,即:岷江、沱江、嘉陵江、大渡河。川在汉语中有“江”的意思,所以人们就误认为四川得名于这四条江。实际上四川境内水系众多,抛开小的支流不算,***江、雅砻江、涪江等都从四川流经,就连黄河都从这里过,又怎么能单纯从中取四条命名呢?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!
图/来源于网络
文/华夏问长安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四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qoyqls.cn/post/74960.html